如何享受和申報3歲以下嬰幼兒個稅專項附加扣除?速看!
3月29日,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個人所得稅APP正式啟動嬰兒護理費專項附加扣除。家中有3歲以下嬰兒并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監護人,在填寫子女等相關信息后,他們可以在4月份支付工資時一次性享受最高4000元的扣除金額,這樣他們可以在當月少繳甚至不繳納個人所得稅,減輕家庭養育負擔。那么,如何享受和申報嬰兒護理費用專項扣除呢?
第一步是判斷自己是否符合享受新政策的條件。
享受嬰兒照護專項扣除的第一個條件是家里有三歲以下的嬰兒。這里的嬰兒包括受本人監護的3歲以下嬰兒,如婚生子女、非婚生子女、撫養子女和繼子女。因此,享受這一政策的對象不限于親生父母,而是嬰兒監護人。此外,無論嬰兒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出生,監護人都可以享受這一政策。
其次,嬰幼兒護理專項扣除新政的實施日期為今年1月1日,因此從今年1月1日起,3歲以下的父母和其他監護人都可以享受這一扣除。
還有就是,真正享受這種扣除的前提是個人全年實際繳納個人所得稅,以便在申報后少繳個人所得稅。對于父母和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監護人來說,那么就不用申報這一專項扣除。
第二步,在個人所得稅APP中填寫相關信息。
符合上述條件的家長和其他監護人可以打開個人所得稅APP,在主頁的第一個推廣頁面中找到嬰幼兒照護費用(或點擊稅務-特殊附加扣除申報后),然后選擇扣除年度2022,然后根據頁面提示逐步填寫相關信息,其中子女信息是關鍵。
在填寫子女信息時,如果有身份證號碼,可以選擇居民身份證,并填寫身份證號碼和嬰兒出生時間。如果沒有身份證,可以選擇出生醫學證明,并填寫相應的號碼和嬰兒出生時間。
此外,嬰兒名下有中國護照、外國護照、港澳居民大陸通行證、臺灣居民大陸通行證等身份證信息,也可作為填寫證件。極少數尚未取得上述證件的人也可以選擇其他個人證件,并在備注中如實填寫相關信息,不影響納稅人享受扣除。納稅人取得嬰兒出生醫療證明或者居民身份證號碼的,可以及時補充更新。
填寫子女信息后,您需要設置自己的扣除比例。嬰幼兒護理專項扣除每月1000元,可由父母一方全額(100%)扣除,也可由雙方各按(50%)扣除。一般來說,為了享受最大的減稅,父母雙方誰的收入高,就可以讓誰全額扣除。選擇后,一年內不能再進行更改。
選擇扣除比例后,最后需要選擇申報方式,即通過扣繳義務人或綜合收入年度自行申報。一般來說,為了盡快享受減稅,納稅人選擇通過扣繳義務人(即工作單位)申報,這樣在4月份預繳個人所得稅時,他們可以享受最高4000元的嬰兒扣除,少繳甚至不繳納個人所得稅。如果選擇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,真正享受減稅將推遲到明年3月1日2022年個人所得稅匯算。
根據提示,選擇上述信息進行確認和提交。納稅人還可以通過紙質信息報告向單位提供嬰兒護理專項扣除信息,單位可以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扣除,以便在每月預繳個人所得稅時享受減稅紅利。
為方便納稅人享受嬰兒護理專項扣款,只要納稅人確保上述填寫的相關信息真實、準確、完整,無需向稅務機關提交信息,就可以享受新政策。稅務機關將通過稅務大數據、部門間信息共享等方式核實納稅人提交的專項附加扣款信息,并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虛假扣款和亂扣款的行為。